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人文素养 > 【人文素养】千秋恨别离——江淹《别赋》

【人文素养】千秋恨别离——江淹《别赋》

2015年07月24日 20:44:45 来源:甘肃教师学苑 访问量:643

[文学品味] 千秋恨别离——江淹《别赋》




  “黯然销魂者,唯别而已矣”,这是江淹的名句。金庸先生大概也为此而有诸多感慨,于是让杨过与小龙女等待了漫长的16年,而一套“黯然销魂掌”最终被饱经别离折磨的杨过施展出来,自然是最恰当不过。


  江淹在文坛上的“黯然销魂掌”也经历了同样的伤怀与磨难,他不仅有着情爱的离愁别绪,更多的是离乡背井的复杂情感。


  黯然销魂者,唯别而已矣。况秦吴兮绝国,复燕宋兮千里。或春苔兮始生,乍秋风兮蹔起。是以行子肠断,百感凄恻。风萧萧而异响,云漫漫而奇色。舟凝滞于水滨,车逶迟于山侧,棹容与而讵前,马寒鸣而不息。掩金觞而谁御,横玉柱而沾轼。居人愁卧,怳若有亡。日下壁而沉彩,月上轩而飞光。见红兰之受露,望青楸之离霜。巡曾楹而空掩,抚锦幕而虚凉。知离梦之踯躅,意别魂之飞扬。


  赋中写道,最使人沮丧和失魂落魄的,莫过于此行一去三千里,离故乡遥远到不能望见的地步。就像秦国与吴国、燕国与宋国一样,永远没有接壤的一日。这里流露出江淹的久别故土之痛苦。


  有时春天的青苔刚刚萌芽,本该为它欣喜,但转眼间秋风便迅速袭来,草木枯黄,一片萧瑟。风发出不同的声音,漫天云絮呈现出奇异的色彩。船在水中凝立不动,车在山道间徘徊,船桨停滞不再滑动,马儿发出长嘶的悲鸣,一片凄怆景象。被作为游子的江淹看到,倍觉凄凉,肝肠寸断,他意兴阑珊盖上金樽酒杯,将琴瑟收入袋中,浑然不觉泪水已打湿了马车上的轼木。




  夜晚到来,滞留在客栈的江淹抱愁而卧,夜不成眠,恍然若失。看着墙上的阳光一点点消失,月光一点点铺洒,窗边的红兰挂着秋露,青楸树蒙上了寒霜。抚摸着冰冷棉被,半掩着房门,这样的寂寞午夜,游子在梦中也一定是踟蹰不前、魂魄无依的。


  古今多少文人墨客,才情高卓,精通诗文,然而能真正把别离的难舍难分写得如此之透的,恐怕绝无仅有。


  出身贫寒的江淹,父亲早逝,他很小就采薪卖钱侍奉体弱多病的母亲。又生长在政权不断更迭的南朝,注定江淹的大半生都是坎坷难耐的。江淹屡次被下狱或放逐他乡,在颠沛流离的生涯中,他的心被揉碎了再愈合,愈合了再揉碎,百转千回的情怀由此得来。


[艺术视窗] 渔父图



《渔父图》


  此幅《渔父图》是“元四家”之一吴镇63岁时所画。轴,绢本水墨。纵176.1厘米,横95.6厘米。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此画寄托了他的隐逸情思。《渔父图》具有吴镇暮年创作的代表性风格,是一幅风情闲逸、清光宜人的佳作。



《渔父图》局部渔父小舟


  《渔父图》取景于江南水乡。图中山势平缓,高树立于湖畔,树下置一茅棚,有小径可到湖边。平冈丛树,小溪自山下蜿蜒而出,汇入一汪湖水。湖边蒲草萋萋、随风摇曳。对岸远岫一峦突起。山色入湖,一渔父驾一叶扁舟,出没在蒲苇汀岸、水波之中,似可感受到湖面吹过缕缕清风。



《渔父图》局部山水景色


  此图墨色苍润淡雅,意境雅致超脱,给人以远离尘俗之感。此画虽为小品,但构图开阔,洋溢着一股清旷的气象。笔法圆润,皴法自然,境界迷蒙幽深。这种艺术形式和江上渔父特定的生活情调相适应,更表现出画家萧散自在、超然自得的生活状态。



吴镇《渔父图》轴


  “渔隐”题材在传统画作中较为普遍,渔父以舟为家,无牵无挂,俨然是隐士的化身,能够表达古人避世遁隐的理想。吴镇喜作《渔父图》以抒其怀,平生所作《渔父图》甚多,今存世《渔父图》四幅。其画景物基本相似,多为:远山丛树,流泉曲水,平坡老树,坡旁水泽,小舟闲泊。



《渔父图》题诗


  吴镇善写草书,常用草书写画跋,《渔父图》便以秀劲潇洒的草书诗文相配,使诗、书、画相得益彰。画面上方题诗曰:“西风潇潇下木叶,江上青山愁万叠。长年悠优乐竿线,蓑笠几番风雨歇。渔童鼓枻忘西东,放歌荡漾芦花风。玉壶声长曲未终,举头明月磨青铜。”表达了画家吴镇“一叶随风万里身”,逍遥于湖弯水色之间的情怀。



吴镇像


  吴镇(1280-1354年),元朝著名书画家。浙江嘉兴人,字仲圭,号梅花道人。吴镇为人孤洁,闭门隐居,一生未入仕途。年少好剑术,成年受业于柳天骥学习易经,精研儒学。他达生知命,旁通佛道,喜与僧道为友,自称“梅沙弥”。


[史林漫谈] 穆罕默德




  穆罕默德(公元570年-公元632年),伊斯兰教的创立者、政治家、军事家,是伊斯兰教教徒心中的“穆圣”。


  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,出生前父亲就已亡故,6岁时母亲又病故,由祖父和叔父先后抚养。他12岁外出经商,游历四方。


  穆罕默德在汲取犹太教、基督教教义和贝杜因人(Bedouins,阿拉伯民族的一部分)原始信仰的基础上,于公元610年形成伊斯兰教教义并开始在麦加传教。其核心观点有:安拉(真主)是宇宙间的唯一真神;信奉安拉的人会得到救赎;穆罕默德是安拉启示的最后一位使者。


  公元622年,穆罕默德受到麦加贵族们的迫害,被迫迁往雅特里布城。雅特里布城因穆罕默德的到来而改名为“麦地那”城(位于沙特阿拉伯王国北部,与麦加、耶路撒冷一起被称为伊斯兰教三大圣地)。这一年是穆罕默德一生中的重大转折点,伊斯兰教史称其为“徙志”,并定为伊斯兰历元年。


  到麦地那城后,穆罕默德组建起穆斯林公社“乌马”。“乌马”不仅是宗教社团,也是军事和行政组织,实际上是政教合一的国家雏型。穆罕默德一身兼三任,既是宗教领袖,又为行政首脑和军事统帅。在他的领导下,麦地那城逐渐成为当时阿拉伯半岛上最强大的政治、宗教和军事力量。


  公元630年,穆罕默德率军攻破麦加城。次年,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纷纷表示愿意接受伊斯兰教。自此,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。


  公元632年,穆罕默德从麦地那到麦加朝觐,史称“辞别朝觐”,同年过世。


[心灵驿站] 人心本无染 心静自然清




  梦想也许今天无法实现,明天也不能。重要的是,它在你心里。重要的是,你一直在努力。


  人心就像一个容器,装的快乐多了,郁闷自然就少;装的简单多了,纠结自然就少。


  没有不会淡的疤,没有不会好的伤;没有不会停下来的绝望。


  累了,学会停歇,迷了,换个角度,冷了,就给自己一个拥抱。


  生活的脚步不管是沉重,还是轻盈,成长,有时比成功更重要。


  最卑贱不过感情,最凉不过是人心。


  心若不动,风又奈何。你若不伤,岁月无恙。


  对生命而言,接纳才是最好的温柔,不论是接纳一个人的出现,还是接纳一个人的从此不见。


  做了岁月奴,忘了年少梦。


  人心本无染,心静自然清。


[科普领略] 在晚上,为什么猫的眼睛会发光?




  在夜晚,我们会时常看到狗或猫等某些动物的眼睛会发光,而且它们发出的光色也不同,这是为什么呢?


  我们知道瞳孔会随外界的光线强度而变化大小,夜里瞳孔变大后,能够接收到更多的微光,但动物的眼睛本身是不会发光的,我们看到的动物眼睛发光其实是反光色素层的一种干涉现象,其原理和镜子反射光线是相同的。反光色素层位于视觉细胞层的后面,能够使通过视觉细胞层的光线反射回来,从而使光线有两次被利用的机会,反射后的光在我们看来就像动物的眼睛在发光一样。


  动物种类不同,反光色素层的颜色就不同,从而眼睛放出的光色也不同。


编辑:刘鹏义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第三学校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北路70号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