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师博客 > 朱卫国:“互联网+”时代,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三大关键

朱卫国:“互联网+”时代,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三大关键

2015年08月05日 15:26:43 访问量:259
精彩导读
Introduction
自颁布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起,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

我们习惯于传统的“去粗取精”的评价方式,习惯于选择集中统计量对教育质量和学生进行评价,比如平均分、升学率等。

表面上看,我们通过数据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,实际上并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。

倘若进一步考察我们会发现,即使是得分相同的学生,他们的学习也处于不同的阶段、面临不同的问题,而这些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给予更多关注的学生发展的质量信息。

朱卫国,1959年出生,汉族,江苏无锡人,江苏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,研究员,中共党员。曾任原江苏省教委政策法规处处长,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、发展规划处处长,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,现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、党组成员。

“互联网+”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全新的画面,但“互联网+”不仅是一个技术路径,更是一个时代的特征。面对新时代,我们需要的是整体性和战略性思维,而对于基础教育改革来说,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命题就是转型。
 
特别是从2010年开始,我国基础教育进入基于公平、均衡的质量提升阶段,优化教育过程,丰富教育内涵,提升每一个人的发展质量,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。质量评价是质量提升的核心和关键,以质量评价改革为手段推进基础教育转型,成为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。
 
更新教育质量观
调整质量信息的选择方式与标准
 
观念引导变革。
 
教育质量观的更新是基础教育转型的基础,也是实现转型的重要动力,这需要我们完成两项任务:建立科学的质量观,同时调整质量信息的选择方式与标准。
 
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首先是“全面的质量观”。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,而且更加关注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;全面的教育质量观是“全体的质量观”。即教育发展“以人为本”,这里的“人”不是单个的人,而是“人人”,是全体学生;
 
全面的教育质量观是“过程化的质量观”,人的成长不可以量化,更不可以简单地用考试作出终结性判断,而是要关注教育过程的设计,关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;
 
全面的教育质量观是“基于标准的质量观”,基础教育的质量不是一个竞争性概念,而是一个基于标准的概念,如果我们把高质量变成一个竞争性概念,广大校长和师生就会陷入永无尽头的竞争之中。
 
既然不能仅凭分数与升学率判断教育质量的高低,我们又该如何做,才能对教育质量进行科学的分析?在我看来,只有重新审视传统的质量信息选择方式与标准,才能让教育和谐地发展。
 
我们习惯于传统的“去粗取精”的评价方式,习惯于选择集中统计量对教育质量和学生进行评价,比如平均分、升学率等。
 
表面上看,我们通过数据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,实际上并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。倘若进一步考察我们会发现,即使是得分相同的学生,他们的学习也处于不同的阶段、面临不同的问题,而这些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给予更多关注的学生发展的质量信息。
 
学生是鲜活的个体,不是抽象的数字或概念,单一、集中的数据固然可以描述学生总体的部分特征,却不能准确地描述每一个人的特点、个性,以及成长的过程。
 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出警示: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,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。因此,教育工作者应该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特性,将他们当作独特的个体,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,这是大数据时代需要我们确立的质量信息选择方式与标准。
 
转换评价重心
更加关注学生发展水平
 
评价重心就是质量调控的重心,评价重心的确定对基础教育发展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作用。可以说,评价重心的转换为基础教育转型提供了操作路径,其发展方向就是从关注事业发展评价转向关注学生发展评价。
 
根据发展水平调整教育评价重心是国际通行的做法。教育质量评价有两种主要模式:一种是“整体评价模式”,以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状况为判断对象,表达国家、地区对区域、学校整体水平的要求;
 
另一种是“个体评价模式”,以学生个体为对象,表达教育者对学生身心成长方面的要求。
 
从各国的实践来看,在事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、均衡化格局还未形成的国家或区域,普遍重视“整体发展”维度的质量评价;在基础教育整体布局相对均衡、“事业发展”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,往往侧重对“学生发展水平”进行评价,比如,美国、芬兰等国家。
 
自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更注重第一种模式,而以学生为对象的质量评价近年来才刚刚开始。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,我们应在注重事业发展整体质量评价的同时,更加注重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,实现评价重心的转换。
 
今年6月5日,江苏省成为首个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全覆盖的省份,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是从基本均衡走向高水平的质量均衡。实现这一目标,需要我们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通过调整评价重心,用新型的质量标准推进质量提升,推进基础教育走向质量均衡。
 
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。
 
我们将在全省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、江苏省独立组织的覆盖所有市、县(市、区)的质量监测,以及世界经合组织的“国际学生评价项目”(PISA)项目等3个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项目。
 
实施教育部基础质量监测的目的,是以全国为总体,形成国家层面的质量数据;开展全省的质量监测的目的,是为地方特别是区县一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呈现充分的、多维度的质量信息,既具有监测的功能,更体现服务功能,为进一步改革提供依据;参加PISA测试的目的是将江苏省基础教育放在国际平台上加以衡量、判断与引导。
 
全面推进评价制度改革。
 
2005年起,我们在全省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,制定了统一的改革方案,地方和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,采用“全省抽查、地方普查、学校自查”的工作策略。
 
例如,在考核学生一般发展情况时,我们要求所有学校都要为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,通过表现记录和材料收集,为学生评价提供依据,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过程。
 
加强学生在薄弱课程中的能力考查。
 
在基础教育阶段,音乐、美术等课程的开设以及理科实验教学的实施,普遍存在弱化的现象。为此,省教育厅从2015年开始,将学生的艺术素养纳入质量评价制度。与此同时,我们将学生理科实验能力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考查内容,公布考查内容的具体细目,并由省辖市统一制定考查实施方案,由县区具体组织实施,全面提升课程实施质量。
 
加强对地方中考组织与命题的评估。
 
中考命题对于调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。在分市命题的情况下,命题质量方面长期存在地区之间、学科之间的不均衡现象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省教育厅从2003年起,连续12年对各市中考组织与命题进行质量评估,同时结合培训和研讨,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化水平。
 
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。
 
我们积极探索“分类考试、综合评价、多元录取”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,完善现行高考方案,通过简化分数表达形式、高校自主确定选修科目测试等级要求、调整学业水平测试A等加分办法等措施,在平稳实施的同时,深化改革;
 
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。除做好教育部统一规定的全国78所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外,还组织11所省属高校开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,以及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生,等等。
 
创新服务形式
以质量改进为质量评价的目标
 
在传统意义上,质量评价被认为是一个发挥权威的过程,质量信息往往与取得这些信息的个人有关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价值的实现。那么,质量信息如何才能规范、有效地传播和接收?这是新时代质量评价改革的重大命题。
 
反馈质量信息,推进跟进式改革。
 
为进一步调动地方和学校参与跟进式改革的积极性,从今年开始,江苏省教育厅在向地方、学校和教师反馈不同层级质量信息的基础上,以“基于测试分析的跟进式改革”为主题,在市、县区、学校三个层面,设立若干项目。项目的设立以质量监测反映的重大问题为依据,以质量信息为支撑,从而全面推进跟进式改革。
 
加强不同渠道质量评价信息的整合。
 
大数据时代,实现多渠道质量评价信息的整合,提高质量信息的服务水平,是教育改革的方向。江苏省通过多种来源获得质量信息,比如学生电子学籍档案中积累的过程性数据、全省质量监测数据、全国抽样测试数据、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据等,我们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,解决不同渠道质量信息的整合问题,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信息服务方式,改善教育教学的过程。
 
进一步降低质量信息的服务重心。
 
互联网时代,每个人都是数据的传播者和分享者,质量信息只为少数人占有的状况将被改变。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为例,过去,我们的质量信息服务对象主要是县区一级教育行政和教科研部门,相关测试也是以县区为单位进行抽样。也就是说,质量分析报告只能代表区域整体的教育质量,并不能具体反映学校、学生的质量情况。
 
为降低质量信息的服务重心,省教育厅从2012年开始,加大学校层面的质量监测服务,从今年开始,我们将借助于网络环境,在省级层面与地方、学校、学生之间,建立直接的质量信息传输通道,实现质量信息服务的网络化。让每一所参加测试的学校,以至每一个参加测试的班级、学生,都能即时地获得自己的质量分析报告,切实把质量评价变成一个以质量改进为目标的服务过程。
 
文章来源:中国教师报
编辑:刘鹏义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第三学校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北路70号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