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人文素养 > 【人文素养】烽火狼烟点燃壮士豪情——唐代边塞诗

【人文素养】烽火狼烟点燃壮士豪情——唐代边塞诗

2015年12月22日 14:12:42 访问量:362


【文学品味】 烽火狼烟点燃壮士豪情——唐代边塞诗




  曾有人做过粗略统计,说唐代诗人中,无论著名的还是不著名的,至少都写过一首边塞诗。朝堂高官,军队武将,甚至是文弱书生也都能写出豪放的边塞诗,而大唐的自信与豪情,就融化在一幅幅边塞诗的美景当中。


十里一走马,五里一扬鞭。

都护军书至,匈奴围酒泉。

关山正飞雪,烽火断无烟。     

王维《陇西行》


  诗歌一起笔,就是走马扬鞭、十万火急的军情——风驰电掣的军书,只有一条消息,匈奴迫近,已围住了酒泉;可是,抬眼望去,关山飞雪,一片白茫,看不到传递消息的烽火,刻不容缓的军情却突遭连绵的飞雪……这只是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段,至于后面的故事,犹如茫茫白雪,无迹可寻,却引人遐想。


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

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
王昌龄《从军行》其四




  青海上空,长云漫卷,渐渐遮住了雪山。站在孤城之上,遥望远远的玉门关,不禁想起家乡和亲人。“黄沙百战穿金甲”,短短七个字,暗示了战争的长久与艰苦,时间的流逝犹如塞外的滚滚黄沙,漫长的军旅生活不知何时能够结束。但还是要鼓励自己,激励同伴,于是有这样的豪言壮语,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。辛劳与责任,光荣与梦想,都在气势如虹的边塞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。


  有人说,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意气风发的时代,因为强大,也因为壮美。




  辽阔的疆土,壮丽的河山,常常令诗人们陡增豪迈之情,而这份冲天的志向,又通过恢弘的诗篇丰富了大唐的雄壮气概。黄沙漫漫,白雪纷纷,边塞生活的艰辛不言而喻,但诗人们还是争先恐后地涌向塞外军营,挥洒年轻的赤诚与激情。


  君不见走马川,雪海边,平沙莽莽黄入天。轮台九月风夜吼,一川碎石大如斗,随风满地石乱走。匈奴草黄马正肥,金山西见烟尘飞,汉家大将西出师。将军金甲夜不脱,半夜军行戈相拨,风头如刀面如割。马毛带雪汗气蒸,五花连钱旋作冰,幕中草檄砚水凝。虏骑闻之应胆慑,料知短兵不敢接,车师西门伫献捷。


岑参《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》


  岑参的边塞诗语意新奇,壮美瑰丽。茫茫黄沙,戈壁旷野,狂风怒吼,斗一般大的石头满地滚动,将士们为了迎接敌人,晚上睡觉都不脱盔甲,常常顶着如刀的狂风在暗夜里行军。同样劳累的战马,在寒冷的天气里,马毛上结着霜雪,却因为连夜行军奔跑而浑身冒着热气,那热气遇到冷空气,就形成了一串串冰花凝结在战马身上。军帐里的文书正要起草军书,却发现刚刚倒出来的墨水都凝结成了冰。




  即使再这样苦寒的境地,将士们依然乐观豪迈,幻想着这样的姿态形象大概会吓到敌军,料想连仗也不用打了,我们就可以顺利还朝了。


  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散入珠帘湿罗幕,狐裘不暖锦衾薄。将军角弓不得控,都护铁衣冷犹著。瀚海阑干百丈冰,愁云惨淡万里凝。中军置酒饮归客,胡琴琵琶与羌笛。纷纷暮雪下辕门,风掣红旗冻不翻。轮台东门送君去,去时雪满天山路。山回路转不见君,雪上空留马行处。


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


  作为从南方来到北方的战士诗人岑参,对塞外风光充满了好奇,在他的笔下,苦寒的塞外也有另一番美景。塞外雪花犹如梨花怒放,胡琴琵琶与羌笛,更添诗情画意,这就是唐代诗人的浪漫与豪情。

编辑:刘鹏义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第三学校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北路70号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